对于“考试”二字,你有什么感觉?
相信除了某些天生对考试就格外兴奋的人,比如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特战荣耀》里的燕破岳,一有考试(考核、大比武)就两眼发光,兴奋得不行,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对于考试这件事是紧张、焦虑、亚历山大的。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面对考试从容不迫,而我却做不到呢?
最近看了本书《考试心理学》,让我对考试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认知。这本书的作者是拥有50年教学经验和30年临床心理学经历的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本·伯恩斯坦博士。他以自身多年教学、心理咨询经验为基础,剖析了大量案例,发现了考试心理对于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并提出了9大提升考场表现工具,帮助考生们面对考试更加从容,考试成绩更加喜人。
01绕不开的考试在我们的一生中,考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读书时,我们就开始经历各种各样的考试,有巩固学科知识的周考、月考、期末考,也有决定升学成绩的小考、中考和高考。
等到工作了,求职需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面试,升职要考取数不清的职业资格证书。
虽然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考试,按理说应该习以为常了,但是每到考试时,我们很多人还是会感到不适。
什么样的不适呢?
它可能是考试前的狂掉头发、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也可能是考试时的心跳加速、肠胃痉挛、手脚不听使唤,也可能是考试后的沮丧、失望等各种消极情绪。
这些不适让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喜欢考试,不适合考试。
在《考试心理学》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剖析了考试这件事背后对我们身心的影响。
试想,我们是不喜欢考试吗?
不是,我们其实不喜欢的是考试前透不过气的学习复习压力,不喜欢的是考试时突然想不起已学过知识的头脑空白,不喜欢的是考试后对于自己考分不满意的懊恼。
如此看来,我们其实不喜欢的是考试这件事所带来的各种焦虑心理。
02考试焦虑背后的原因书中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帮助我们去认识对考试感到无所适从这件事背后,究竟有何种心理成因,帮助我们去扭转对于考试的错误认知。
作者认为,压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考试表现。
根据心理学提出的耶克斯·多德森曲线,我们可以知道,适当的压力水平,可以让我们在面临考试时兴奋,从而发挥自己的水平,然而,过低或过高的压力水平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考试时过高的压力水平,会严重损耗我们的意志力,怀疑自我,进而表现不出自己应有的水准。
书中有一句话我很认可,压力并非源于你所经历的外部事件,而是源自你对事件做出的内部反应。
也就是说,想要灭掉我们考试路上的拦路虎,最关键的就是去调整我们面对考试时的压力反应。
03考霸必备的九大工具书中说,真正的高分者通常有三种特质:冷静、自信和专注。
这三个特质,对应的就是我们的身体、思维和精神。
很多同学考试没有过,往往都有这三种表现:身体紧绷、消极思考、不够专注。
身体紧绷,意味着我们就无法冷静下来;
消极思考,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精神不够专注,我们就无法集中精力应付考试。
作者针对身体、思维和精神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三个工具,帮助我们把身体、思维和精神调整到最佳状态。
比如让身体放松下来的工具有:调整呼吸、脚踏实地、调动感官。让思维积极的工具有:倾吐消极观念、接纳积极反馈、设想力所能及的每一小步。让自己更专注的工具有:停止分心、倾听内心的声音、采取行动。
书中对每一个工具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都有具体的练习视频,读者可以对照着视频去练习。
因为只有缓解了身体的紧张,不再向自己管束消极信息,并且重整支离破碎的注意力,我们才能与自己重新建立联结,才能更自如地应对考试。
写在最后:记得我在考过研究生考试后,和朋友说,这辈子再不想考试了,因为心太累了。朋友说了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她说,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在这场人生答卷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书中所说的这些工具,不仅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时能够从容面对,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走好人生路,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