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肌张力增高,有肌腱反射亢进、踝痉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典型症状,这类患儿多表现为站立时足尖着地,走路时双下肢交叉,称为“剪刀步”;如果上肢也瘫的话则见拇指紧屈,手向后旋,越着急越僵硬无法扳动。我们一直强调,对于包括痉挛型脑瘫在内的所有脑瘫患儿来,都应该是做到早发现与早治疗,这对康复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为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早期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还可以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按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促使小儿产生正确运动;还有利于康复训练与手术治疗的紧密结合。同时,我我们也强调科学治疗脑瘫原则的,即手术与康复相结合,这点必须牢记。
而针对上面所提及的发病率最高的痉挛型脑瘫,我们在临床上应该做到坚持康复→FSPR手术→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康复的原则。具体手术方法可以根据脑瘫患儿的具体病情针对性地采用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FSPR)、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术(FES-CCA)、脑瘫肌力肌张力调整术(CP-MMA)、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
脑瘫手术之后康复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不仅是手术之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时期,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旦能坚持下来,患儿的一生说可能被重新改写。经过恢复期、递升期及加强期的术后康复之后,脑瘫儿童将迎来术后康复的重要阶段--又一个为期三个月强化期康复。这个时期的康复,是以将脑瘫儿的肌力恢复到4+~5级(正常),肌张力接近或达到正常(1级),以及回归校园,回归社会为最终目的。
需要提醒一点,脑瘫系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的损害和损伤,从而引起非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疾病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需要日复一日有耐心地对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的恢复主要靠在医生和家长的帮助下由患儿自己锻炼。所以,各种动作必须先让患儿适应。
我们知道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应按照训练-手术-再训练的模式,术前应了解在家庭训练的内容、补充不足的训练内容,调动患者兴趣,使之在大脑中形成对所要求的动作:如对行走反射性意识,以利术后康复。嘱病人俯卧后伸下肢锻炼臀股,仰卧直腿抬高锻炼,主动和被动的踝关节活动,主动活动时要求病人于膝关节伸直位尽量将足背伸、跖屈;被动活动由他人手置于病人足底,尽量屈伸病人踝关节,以病人无明显疼痛为度。
脑瘫患者的术后的功能锻炼应由简单到复杂,术后3天可进行被动、主动下肢关节活动,增加肌力,促进功能改善。髋关节屈曲,伸展,将两大腿分开,两膝关节伸直,3周后开始训练病人坐位平衡能力和躯干调节能力。术后期4~6周可训练病人下地搀扶站立或靠墙站立,在站立的基础上扶持病人做迈步训练。
这儿要强调的一点是,痉挛型脑瘫手术后功能锻炼过程中要加强肌力训练,应针对不同的肌力等级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增强肌力训练的方法很多,应根据肌力现有肌力水平及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长用于肌肉萎缩的患者,如因伤病肢体被固定或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引起的肌肉废用性萎缩和骨关节及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软弱无力的情况。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