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肌力与肌张力你分得清吗
你分得清肌力和肌张力吗?

肌力和肌张力,听起来好像差不多,有很多人常常会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肌力和肌张力虽然都是神经系统检查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实二者大有不同。

肌力

1.定义

指肌肉主动收缩或紧张时表现出来的力量,以及肌肉运动时对抗阻力的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肢肌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能举起一枚铅球还是仅仅能举起一根稻草。

2.临床意义

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以分为完全瘫痪和不完全瘫痪(轻瘫)。

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

①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②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一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损害或脑卒中

③交叉性偏瘫: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脑干病变

④截瘫:为双下肢瘫痪,多见于脊髓外伤,炎症。

3.肌力分级

0级肌肉完全无收缩力,即完全瘫痪

Ⅰ级可触及肌肉有轻微主动收缩力,但不能产生动作Ⅱ级肢体可在床面上运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对抗重力抬离床面Ⅳ级能对抗一定的阻力,但比肌力正常者弱

Ⅴ级能抵抗充分阻力,活动自如,即正常肌力

(接受肌力检查时,我们会竭尽所能让肌肉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最大肌力”。)

肌张力

1.定义

指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表现为多种形式。我们人人都有肌张力,只是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肌张力会出现异常,比如肌张力高的时候肢体发僵、发紧、活动受限;而肌张力低的时候,肢体很松、很软、没有主动运动,被动活动时也感觉不到一点阻力;也有一些疾病或损伤会造成肌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交替出现。

2.临床表现

①肌张力减低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②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

③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是指由于肌张力的改变引起的持续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引起或引起原因不明,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主要包括:扭转痉挛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麦杰综合征和手足徐动症。

3.肌张力分级

0级(软瘫)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Ⅰ级(低肌张力)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Ⅱ级(正常肌张力)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Ⅲ级(高肌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Ⅳ级(重度高肌张力)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大家注意到了,肌张力检查时我们采用的是被动肢体活动,也就是说被检查的人并没有给自己的肌肉发出运动信号,这个时候肌肉应该会根据不同的被动运动产生适当的紧张度,使肢体即能保持正常形态也不影响正常运动,如果肢体出现“软塌塌”或者“硬邦邦”的状况则都是肌张力异常的表现。)

肌力与肌张力的关系:

肌力与肌张力,同样都是维持身体稳定和正常运动的基础,肢体运动中,肌力和肌张力共同作用维持着身体的稳定性,比如我们吃力的搬重物时,可能会因为肌力不足而造成身体不稳,这时候肌张力会代偿性增加以帮助身体更加稳定。

肌力讲的是肢体主动运动时的能力,而肌张力讲的是肌肉静止和被动运动时紧张的程度。这一动一静您分清楚了吗?









































西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mweh.com/yssh/2922.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