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矫正方法斜颈的记载颇为古老

3.痉挛性斜颈

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国内多数学者都主张在2岁以前采取保守疗法如用各种器械限制头部向患侧偏斜,对胸锁乳突肌上的“瘤样”包块进行按摩理疗等因为多数病例在1岁以前“瘤样”包块可以逐渐自行消退,而并不遗留胸锁乳突肌的短缩对于2岁以后,斜颈畸形已经明显者,则需手术治疗有的学者主张将手术延至4~5岁后进行手术的目的在于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肌腱或胸骨头肌腱,或将两个肌腱同时切断,以解除胸锁乳突肌的挛缩1940年steindler提出了肌腱延长法,即将锁骨头从其附着点处切断,胸骨头从其中1/3处切断,然后两个头相对缝合,以延长胸锁乳突肌,解除挛缩lauge和cronin都主张在切断胸锁乳突肌下端两个头的同时,再在乳突下方切除该肌2.5~4cm长的一段肌肉组织,使挛缩松解得更为彻底,但术中应注意保护耳大神经brown更主张除了切断胸锁乳突肌外,尚需进一步切开颈阔肌,颈前筋膜以及前斜角肌的前缘,这样方能将挛缩完全解开凡斜颈病程在1年以上的病人,术后必须将头部放置在过度矫正位,至少6~8周,以防复发可在术后1~2天就开始用颈托加以固定严重斜颈者术后可能出现斜视或平衡失调,一般在数天或数周内均可自行恢复

继发性斜颈:发病急促,病史短暂,多有冷风侵袭、咽部或颈椎感染、外伤等原因可寻常有较明显的疼痛

先天性肌性斜颈应注意和其它各类型斜颈相鉴别

并指出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为多见其发病原因是患侧的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和挛缩

斜颈的记载颇为古老,据传早在16世纪曾出现过矫正斜颈的器械17世纪在德国就首创应用肌腱切断术后治疗斜颈

4.精神性斜颈

2.眼性斜颈(上斜眼、下斜眼)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率各家统计均在2~5%之间男女发病数基本相同,左右侧发病数也无明显区别双侧肌性斜颈则罕见

(二)后天性斜颈 1.继发性或急性斜颈(冷风侵袭、感染、创伤)

(一)先天性斜颈 1.肌性斜颈2.脊椎发育畸形

胸锁乳突肌之所以发病,众说纷纭早在1838年stromeyer就提出是由于婴儿在产程中损伤胸锁乳突肌,并在肌内形成血肿,以后血肿机化所致1927年hellstadius认为斜颈的发生可能存在着基因的因素1930年middeton通过动物实验,指出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原因是肌肉损伤后肌内静脉回流阻塞1948年chandler提出由于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当,胸锁乳突肌受压缺血以致纤维化1951年reye提出系由肌始基(muscleanlage)先天发育缺陷,以致诱发在宫内或产程中肌肉损伤缺血以上各种学说均未得到公认

眼性斜颈:有上斜眼或下斜眼等眼部症状,而无胸锁乳突肌的短缩头部可以主动或被动地放置到正位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典型临床过程为,婴儿出生后10~24天在一侧的胸锁乳突肌上发现坚实的、软骨样的“瘤样”椭圆形包块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变短,失去弹性头向患侧偏斜、下颌、颌部指向健侧,头向健侧旋转受限检查颈椎正常2~4周后“瘤样”包块逐渐增大,可持续发展2~3月之久4~8个月多数病例的“瘤样”包块逐渐消退,以至完全消失但少部分病例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遗留短缩,形成典型的斜颈其中有少数在3~4年后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又可以逐渐舒展,斜颈的症状渐渐消失凡在婴儿期斜颈持续3~4周以上的都有面部发育不对称,患侧的面部和颅骨均较健侧为小,双侧眼裂水平比对称等如在2岁以前能解除胸锁乳突肌的挛缩,则颅骨不致发生明显畸形

精神性斜颈:多见于成人,常反复加重和减轻面部常有愁眉苦脸的怪相,并常有睑痉挛

1875年taylor对斜颈进行了分类:

颈椎发育畸形:颈椎x线片可作鉴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qmweh.com/kfyy/97.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