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重症病例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且幸存者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传染源是猪(主要是仔猪)和马,经蚊传播,10岁以下儿童最为易感,多见于夏、秋季。
临床表现
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初期: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直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病变(尤其是脑干)、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3、恢复期: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患者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患者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预防1、接种乙脑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目前有减毒活
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目前甘肃省儿童常规免疫使用的就是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2、灭蚊防蚊以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乙脑流行前1-2个月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灭蚊活动。要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