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医问药网专家访谈肌张力障碍并非肌肉不

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不自主运动,多以异常的表情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而引人注目。肌张力障碍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肌张力增高或减低,也并非肌肉不给力。那么,肌张力障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何治疗?预后良好吗?为此,寻医问药专家访谈栏目,医院神经外科尹丰副主任医师,为广大网友介绍肌张力障碍的相关知识。

专家说: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不自主运动。

1.寻医问药网:肌张力障碍是动作受阻吗?对于肌张力障碍很多网友不是很理解,您能简单地给大家讲解下吗?

尹丰:动作受阻的描述并不确切。肌张力障碍用于疾病诊断时特指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是指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综合征。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是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性表现。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肌张力增高或减低。

2.寻医问药网:出现哪些症状时,我们就怀疑是肌张力障碍了呢?请您详细地介绍下都有哪些症状?

尹丰: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形式的不自主运动,多以异常的表情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而引人注目。

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运动受累部位可波及全身肌肉,因受累肌肉的部位、范围和异常收缩的强弱变化不同,导致患者临床表现有极大差异,如眼睑痉挛、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痉挛性构音障碍、全身性扭转痉挛等。

肌张力障碍的病程常为进展、波动性,同一例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天当中患者的状态亦可因睡眠好坏、紧张与否、姿势运动(感觉诡计)而不同,给医生及患者的认知、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

但某些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肌张力障碍的诊断:

1.肌张力障碍时不自主运动的速度可快可慢,可以不规则或有节律,但在收缩的顶峰状态有短时持续,呈现为一种奇异动作或特殊姿势。

2.不自主动作易累及头颈部肌肉,躯干肌,肢体的旋前肌、指腕屈肌、趾伸肌等。

3.发作间歇时间不定,但异常运动的方向及模式几乎不变,受累的肌群较为恒定,肌力不受影响。

4.不自主动作在随意运动时加重,在休息睡眠时减轻或消失,可呈现进行性加重,晚期症状持续,受累肌群广泛,可呈固定扭曲痉挛畸形。

5.病程早期可因某种感觉刺激而使症状意外改善被称为“感觉诡计”。例如痉挛性斜颈患者触摸下颌或轻托头部,可使扭曲的头位恢复正常。有时随意运动也可能抑制肌张力障碍,一般出现于面部和口-下颌部,例如唱歌或咀嚼可以减轻眼睑痉挛,被认为是感觉诡计的一种形式。随着病情进展,症状逐渐趋于恒定,甚至形成固定的痉挛畸形,感觉诡计消失。

6.症状常因精神紧张、生气、疲劳而加重。

专家说:肌张力障碍要与先天性斜颈、精神心理障碍引起的肌张力障碍等相鉴别。

3.寻医问药网:先天性斜颈和痉挛性斜颈有类似的症状,网友如何区分呢?

尹丰:所谓先天性斜颈,系指出生后即发现颈部向一侧倾斜的畸形,其中因肌肉病变所致者,称之为肌源性斜颈;因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之为骨源性斜颈。后者十分罕见,先天性斜颈是指新生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头和颌的不对称畸形,头倾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头项活动不利的一组病证。本病诊断比较容易,小儿出生后数日至满月后在颈部见到能触摸到,在胸锁乳突肌上部、中部或下部肌性肿块,伴头颈倾斜畸形,即可确诊。

痉挛性斜颈是一种以颈肌扭转或阵挛性倾斜为特征的锥体外系器质性疾患。常发生于30~50岁的成人。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头部不随意的向一侧旋转,颈部则向另一侧屈曲,可因情绪激动而加重。

病情多变,从轻度或偶尔发作至难于治疗等不同程度。本病可持续终身,可导致限制性运动障碍及姿势畸形。病程通常进展缓慢,1~5年后呈停滞状态。部分患者(约5%)发病后5年内可自发痊愈,通常为年轻发病,病情较轻的患者。

4.寻医问药网:除了先天性斜颈外,肌张力障碍还要与哪些疾病进行区分呢?

尹丰:肌张力障碍还要与以下一些疾病进行区分:

1.精神心理障碍引起的肌张力障碍:特点为常与感觉不适同时出现,固定姿势,没有感觉诡计效用,无人观察时好转,心理治疗、自我放松及明确疾病性质后可好转甚至痊愈。

2.器质性假性肌张力障碍:眼部感染、干眼症和眼睑下垂应与眼睑痉挛鉴别;牙关紧闭或顿下颌关节病变应与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鉴别;颈椎骨关节畸形,外伤、疼痛或眩晕所致强迫头位、先天性颈肌力量不对称等应与痉挛性斜颈鉴别。

专家说: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多样,患者预后有极大差异。

5.寻医问药网:哪些因素会导致肌张力障碍呢?

尹丰:肌张力障碍的病因多样:肌张力障碍为一组异源性疾病,可以是独立疾病的突出或唯一症状,如原发性或特发性的痉挛性斜颈、眼睑痉挛、扭转痉挛等;也可以是多种其他神经疾病的伴随症状之一,如脑性瘫痪、脑外伤、遗传代谢病、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疾病、神经变性病等,即症状性或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或为其他非神经组织、器官病变造成貌似肌张力障碍的异常动作或姿势,如斜视造成的头颈异常姿势,即假性肌张力障碍。精神心理源性的运动障碍病(或转换障碍)也常有肌张力障碍样表现。

6.寻医问药网:肌张力障碍预后如何呢?致残率高吗?

尹丰:肌张力障碍患者的预后有极大差异,全身型肌张力障碍常可缓慢进展、主要表现为不自主运动及不同程度的随意运动障碍。

虽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但异常的姿势和表情常置患者于尴尬无助的境地,严重时丧失正常工作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发作性肌张力障碍、成人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经适当治疗常可保持基本正常的功能状态。

专家说: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外科治疗。

7.寻医问药网:对于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也是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想请教您现在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方法有哪些呢?

尹丰:目前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和外科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功能锻炼及中医按摩理疗等,适用于所有肌张力障碍患者,是临床治疗的基本内容。

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特定病因。

对症治疗仍是目前肌张力障碍治疗的重点内容。对症治疗包括:

1.传统口服药物的选择:一般而言,探索性的口服药物对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因人而异,常无确切、持久疗效。多数药物作用轻微或短暂,加大剂量时运动症状可能改善,但可能会出现患者不能耐受的全身毒副作用,如嗜睡、反应迟钝、口干、胃肠道不适、情绪异常等。

2.局部注射肉毒毒素的应用:局部注射肉毒毒素主要治疗局灶型肌张力障碍,可通过选择性的化学性失神经作用使靶肌肉松弛,重建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力量平衡,达到减轻症状、矫正姿势、提高和改善运动能力的目的。

对节段或全身型肌张力障碍,局部注射肉毒毒素能有效控制最突出的症状,可作为其他治疗的补充。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关适应证掌握、注射剂量选择、靶肌肉定位、并发症预防等治疗技能方面对操作者有较高要求,并且需要重复注射以维持疗效,频繁追加注射又可能导致抗体产生,临床所用剂量因安全性而受限,若受累肌肉广泛则并不可行,对一些复杂的运动功能障碍也很难恢复完全正常。

3.手术治疗的选择:对特别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肌张力障碍患者可考虑适合的手术治疗。

传统外周方式的手术治疗多有一定疗效,但创伤明显,也有相当数量的病例复发。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已应用于各种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据报道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在DBS植入术后症状可改善40%~90%,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症状改善则不如原发性。

相对帕金森病症状而言,肌张力障碍性运动对持续DBS的治疗反应可能延迟。固定的肌张力障碍性姿势在手术治疗后可能要经过长达数月~1年或更多时间逐步好转。DBS手术已经成为难治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尽管DBS比立体定向毁损术的破坏性小,但仍可发生某些并发症和副作用。这些问题可能因手术本身的过程(血肿)、部件(移位、折损、感染),或靶点相关的副作用(各种神经、精神病性的症状和体征)而引起。

专家说:肌张力障碍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等。

8.寻医问药网:想要做到预防肌张力障碍,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尹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因素在肌张力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mweh.com/kfyy/1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