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是一种重要的常见症状。由于新生儿胃呈水平位,且容量小,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食管责门括约肌张力较低,易发生呕吐。呕吐物尚可能被吸入呼吸道甚至危及生命。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很多,可以单纯因喂养不当所致,又是不少内、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应注意鉴别及时处理。
溢乳是指乳汁自食管经口溢出,不伴腹部肌肉强烈收缩,溢出时冲力小,通常把溢乳亦列为呕吐。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1.非器质性疾患
(1)喂养不当:喂养次数过频或喂乳量过多,速度过快;奶头孔过小或奶头未充盈以致吸奶时空气咽人过多;乳头下陷或喂奶前小儿剧哭也会咽人过多空气。呕吐多数发生在喂奶后不久,为乳汁伴凝乳块,如咽人气体多可伴上腹胀。
(2)吞咽羊水或母血:污染的羊水或咽人母血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可在生后尚未进食即出现呕吐,开奶后加重,呕出物为泡沫样粘液或咖啡色液体。
(3)药物反应:口服一些抗菌药物、氨茶碱可致呕吐。静脉用药剂量较大亦可呕吐。
2.器质性疾患
(1)内科疾患
1)胃内出血:如新生儿败血症、应激性溃疡。后者有娩出过程窒息史或颅内压增高或严重感染。
2)感染:不论是胃肠道或其它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肺炎、中耳炎、泌尿道感染)均可引起呕吐,这类小儿往往食欲减退并有其它相应症状,黄疸也常见。
3)胃食管反流:新生儿期不少见,早产儿更多见。生后1周内即出现症状,
常在每次哺乳将结束时,轻者可表现为溢乳,反流较剧也可表现为喷射性呕吐,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时,吐出物可能带血。
4)责门痉挛:呈间歇性吞咽困难,喂乳后有乳汁溢
5)食管裂孔病:生后1周内出现呕吐,以乳汁为主,可含血液。
6)幽门痉挛:在生后最初儿天即出现间歇性呕吐,为喷射性但不呈进行性加重。
7)胎粪排空延迟:胎粪钻稠,并于生后3天尚未排清,吐出物较钻稠有时带黄色,伴不同程度腹胀。
8)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储留增加,腹胀、肠鸣音减少,便血或大便隐血阳性。
9)颅内压增高:因颅内感染、出血或缺氧缺血性脑病,致颅内压增高、自门饱满、骨缝增宽.
10)心力衰竭或肾衰竭。
a.阵发性心动过速。
b.牛乳过敏哺牛乳或含牛乳的配方奶后数天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粪便有钻度,隐血阳性,尚可有阵发哭叫。
c.先天性代谢病除有呕吐症状外常伴有其他症状。如氨基酸代谢障碍者有神经系统症状,排泄物中有特殊气味,血氨升高等;糖代谢障碍(半乳糖血症、遗传性果糖不耐受),黄疸、肝肿大等症状伴低血糖;有机酸代谢障碍常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氨升高,尚有神经系统症状。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有性征异常、失水、低血钠、高血钾等。
(2)外科疾患
1)食管闭锁:口部常有钻液泡沫如螃蟹吐沫,进食后即溢出,易呛咳,其母孕期有羊水过多史。
2)幽门肥厚性狭窄:一般在生后2周左右发病,男婴多见,呕吐为喷射性,吐出物有奶块,不含胆汁,呕吐日渐加剧,体检可见胃型,可在右上腹们及枣核大小块物。
3)胃扭转:呕吐症状在生后不久即出现,但亦可数周后才发生。在喂奶后数分钟后呕吐,移动体位易诱发呕吐。程度不一,腹部无阳性体征。
4)胃穿孔:一般在生后2一3天发病,除呕吐症状外,患儿一般症状明显恶化,腹胀加重,腹壁发红发亮,静脉怒张、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消失。
5)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第二,呕吐出现时间及程度视所造成梗阻程度而异,呕吐物含胆汁,重者吐咖啡色物,一般生后排胎粪。上腹胀,有时可见为蠕动波。
6)1Jifi病:除呕吐外常有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胸部听诊有时可听到肠鸣音。
7)肠闭锁:小肠近端闭锁者常在进食1一2次即吐,吐出物含胆汁,上腹部饱满;远端梗阻呕吐可在第2一3天才出现,腹胀明显,吐出粪便样物。完全性闭锁时无正常胎粪。
8)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起病日期不一,一般在生后1周左右呕吐,吐出物含胆汁。有的呕吐不重并可暂时减轻,日后又加重;也有的呕吐频繁,可因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病情恶化。多数小儿胎粪正常。
9)胎粪性腹膜炎:腹膜炎型在生后1-3天即出现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及粪样物。腹胀,腹壁发红发亮,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有转移性浊音;肠梗阻型则在新生儿后期或婴儿期发病,表现呕吐、腹胀、便秘等。
10)巨结肠:胎粪排空延迟,有低位肠梗阻症状、腹胀明显,吐出物含有胆汁或粪便样。并发结肠炎时,腹泻,粪便奇臭,全身情况恶化。
11)无肛:有低位肠梗阻症状,生后未解粪便。
(二)诊断要点
1.详细询问病史
(1)有无围生期窒息史,喂奶方法,喂奶前小儿是否哭吵,母孕期有无羊水过多史,这对判断是否为应激性溃疡、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喂养不当、先天性上消化道畸形有一定价值。
(2)了解是溢乳还是呕吐:溢乳虽可见于初生1一2天正常的新生儿(早产儿更多见)及喂养不当,但食管闭锁、责门痉挛、食管裂孔病、胃食管反流也均可表现为溢乳,故溢乳也应受到重视。
(3)对呕吐者应了解.开始出现呕吐的日龄和吐出物性状。
1)第一次进食即呕吐,同时有呛咳、青紫,为食管闭锁;生后48小时内出现胆汁性呕吐,为先天性原因所致肠梗阻;生后2周左右出现不含胆汁的喷射性呕吐,考虑为幽门肥厚性狭窄。
2)吐出物为白色唾沫状或原奶,符合食管闭锁;吐出物含奶凝块不含胆汁,则为幽门或Vaters壶腹以上的十二指肠梗阻;含胆汁示十二指肠第二段及以下的肠梗阻,但内科性疾患引起剧吐时偶也可含胆汁,应注意鉴别;吐出粪水样物则为低位性肠梗阻;吐出物含血液要考虑为应激性溃疡、食管裂孔疝、败血症、DIC等。
(4)生后排胎粪情况:切勿将生后排出白色便或灰绿色粘冻样物误为胎粪。
个别小肠膜状闭锁者其膜有针孔样空洞,他们的胎粪可较正常。
2.体格检查
(1)观察小儿是否伴有精神萎靡、厌食,若有这些表现则以感染、颅内病变或代谢性疾病可能性大,但外科性疾患反复呕吐引起明显水、电解质紊乱时也会出现这类表现。胃穿孔者病情亦重。
(2)肺部有肺炎体征时不应贸然诊断呕吐为肺炎所引起,因呕吐本身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3)注意有无腹胀及胃、肠型。高位性肠梗阻时腹部不胀或仅上腹部胀;低位性肠梗阻则全腹胀;胃蠕动波见于幽门肥厚性狭窄、小肠闭锁者,低位肠梗阻可见肠型。
(4)黄疸加重既可见于内科疾患(感染、颅内出血、胎粪排空延迟、半乳糖血症),亦可见于低位肠梗阻、幽门肥厚性狭窄等外科疾患。
(5)右上腹们及枣核样肿块为幽门肥厚性的重要体征。
(6)肛门检查除外无肛,巨结肠患儿肛指检查时有较多粪便和气体随手指排出。
(7)女婴假两性畸形提示呕吐很可能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一轻化酶缺乏)所致。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X线检查(平片、稀钡剂、碘油造影、钡剂灌肠),对确诊食管闭锁、胃食道反流、幽门肥厚性狭窄、肠闭锁、胎粪性腹膜炎、巨结肠、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
(2)B超也有助于幽门肥厚性狭窄的诊断。
(3)99mTc一DTPA胃食管核素显像对胃食管反流的诊断有价值。食管24小时pH监测,食管下端pH4,且持续15秒钟以上表明有反流存在。
(4)血清电解质、血气检查对判断小儿内环境稳定情况很重要,若低钠、低氯伴高血钾不易纠正,应做进一步检查是否为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难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高血氨,要考虑氨基酸或有机酸代谢障碍。
(5)生后24小时内有呕血或便血做APt试验,以区分是母血还是新生儿自身出血。
(三)治疗原则
1.明确诊断,尽快区分内科疾患或外科疾患引起呕吐,治疗基本病因,喂养不当者予喂养指导;羊水咽人引起呕吐可用生理盐水或1%NaHCO:洗胃;幽门痉挛可在喂奶前20分钟服1;阿托品1-5滴;应激性溃疡可用西咪替丁5一6mg/kg每8小时静注1次或雷尼替丁2mg/kg,每12小时1次。
2.内科性疾患引起呕吐宜采取右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吸入;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病主要进行体位治疗,喂奶后保持俯卧并抬高。胃扭转亦要注意体位。
3.外科性疾病除胃扭转外应禁食,腹胀明显者做胃肠减压。巨结肠患儿则结肠灌洗,一般不必禁食。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供给适量热卡。
吴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