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一方玉真散

玉真散

《外科正宗》

[歌诀]

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组成]

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各6g)

[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一盅调服,更敷患处。若牙关紧闭,腰背反张者,每次服三钱,用热童便送服,虽内有瘀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伤,要用嗽口水洗净,搽伤处亦效。

[现代用法]

为细末,过筛,混匀,每服3g,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外用适量,敷患处。

[方歌]

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闭反张弓,

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方解]

本方由6味药组成。用治破伤风及跌扑损伤。《外科正宗》指出:破伤风之所成,是“因皮肉损破,复被外风袭入经络,渐传入里”所致。即破伤风属外风引动内风之疾患。风邪走窜经脉,脏腑气机失调,津液不布,聚而成痰。风、痰搏结,闭阻于经络,荣卫不得宣通,故见牙关紧闭、肢体挛急、角弓反张,或头痛眩晕、瘀肿等。方以白附子、天南星祛风化痰、解痉止搐为主药。羌活、防风疏风通络止痉,白芷散风通窍止痛,三药助主药疏散经络中之风邪,故共为辅药。天麻平肝息风止痉,能增强主药止痉定搐作用,故为佐药。以热酒或童便送服本品,能助本品通经络、行气血,使药力达于内外上下,故为使药。诸药配合,药少力专,起效迅速,为治破伤风之妙方。

[主治]

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功用]

祛风化痰,定搐止痉。

[病机]

风毒之邪,侵入破伤之处,深达经脉。《素问玄机原病式》“大法破伤风宜以辛热治风之药,开冲结滞,荣卫宣通而愈。”古代和现代治疗破伤风皆强调得汗为度。另据药理研究,本方有抗惊厥作用。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破伤风的常用方。临床根据其病史,以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为证治要点。

[经验]

例:朱某某,男性,32岁。左脚掌被锈钉刺入约4分深,出血不多。第3日忽感咀嚼不便,吞咽困难,痉挛1次;第4天痉挛次数增加,颈部、脊腰均呈强直状态,体温39.6℃,脉博跳动甚速,伤口呈肿硬状态。

即以玉真散处方:白附子12两,生南星(姜汁炒)、明天麻、羌活、防风、白芷各1两,蝉衣3两。撒伤部,外用纱布绷带包扎;另给药散,每包重3钱,热黄酒调服,每隔3小时服食1包。次日痉挛次数大减。第3天伤部肿硬已完全软化平复,吞咽自由。计12天的治疗日程完全回复正常。

例:李某某,男性,28岁,未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初诊时间:年3月16日。

主诉:颈项板滞抽搐2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诉2月余前,于国外留学期间行化学实验时发生小事故,后出现颈项板滞酸痛,局部轻度水肿等症状,医院就诊,查颈椎CT、颅脑CT、MR均未见明显异常,后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不自主向右侧抽动,幅度逐渐增大,医院就诊,予颈托固定治疗后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故患者前来就诊。初诊时,患者双侧颈项板滞抽搐,颈肩部肌肉酸痛,颈项右侧偏斜,偶有痉挛僵硬及不自主抽动,颈项部活动明显受限,并间断伴有一过性头晕及四肢麻木症状,否认脚踩棉絮感,自述平素时有汗出,语声低微,手脚苍白,纳少,夜寐差,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

查体及检查:可见患者颈椎坐位时无法静止,活动检查及颈椎专科检查无法完成,胸锁乳突肌梭状肥大明显,双上肢肌力均Ⅴ-级,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肌电图示:右胸锁乳突肌、双斜方肌、双颈夹肌紧张,可见少量纤颤电位。

中医诊断:痉证

中医辨证:气血两虚证

西医诊断:痉挛性斜颈

处方:推拿手法治疗:①采用津沽脏腑推拿的核心手法层按法,取中脘穴,手法以带法之补中带泻法为主;②以左手拇指迎住巨阙穴,右手拇指于建里穴行捺补法;③以气海穴为中心迭揉腹部;④揉滚两侧承满至天枢一线;⑤拨按带脉;⑥捺调期门、章门、血海、三阴交穴;⑦指按气冲穴;⑧颈部局部施以揉法、?法,以松解双侧头夹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同时点按手三阳经在颈部外侧的穴位,如天容穴、水突穴、扶突穴、天牖穴等,指力由轻到重,以泻法为主。每日治疗1次,总治疗时间20分钟。

中药治疗:治以祛风化痰,定搐止痉,方选玉真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方药:葛根20g,桂枝12g,白芍12g,天麻10g,羌活10g,炒麦芽10g,防风10g,制天南星12g,生姜3片,大枣4枚,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并嘱患者注意颈项部保暖,平日以卧床休息为主。

复诊: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颈项部板滞、酸痛症状较前稍缓解,并诉服中药后有微微汗出之感,颈项仍向右侧偏斜,并伴有无自主抽动症状,程度较前无明显缓解,近日未诉明显头晕及四肢麻木症状,纳少,寐欠安,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腻,脉细。

推拿手法治疗同前。中药方面在原有基础上,加用止痉散,以加强祛风止痉的作用,全蝎、蜈蚣磨粉以1:1比例混合,于每付汤剂中加入1.5g,日一剂。此外,加用针灸治疗,直刺双侧十二经合穴,手法以泻法为主,每次留针15分钟。

三诊:依前法继续治疗2周后,患者头项部扭转、倾斜角度较前减小,抽搐频率明显减少,且胸锁乳突肌梭状肥大基本消失,颈项部肌肉松弛,无明显酸痛症状。

四诊:依前法治疗2周后,患者自述服药后汗出较明显,并颈项部向右倾斜、抽搐旋转症状较前缓解,胸锁乳突肌梭状肥大较前明显减小。故中药、针灸仍依前法治疗,推拿手法方面,停用拨按带脉之手法,并将层按带法调整为补中带泻法,另外加用颈部手动牵引3-5次,幅度由小到大,隔日治疗1次。

推拿手法依前法治疗,调整方药以增强疏肝健脾之功,方选逍遥散加减。

方药:柴胡12g,白芍12g,当归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黄芪10g党参12g,薄荷(后下)6g,全蝎、蜈蚣各1g(冲服)生姜3片,枣4枚,炙甘草6g。并嘱患者仍需注意颈项部保暖,可适当练习颈椎导引操,以增加颈项部肌肉锻炼。

五诊:经过近3月治疗后患者痊愈,头部活动基本自如,无明显倾斜、抽搐症状,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后仍偶有胸锁乳突肌轻微痉挛症状,休息后可消失。暂停推拿及口服中药治疗,嘱患者避风寒,适劳逸,适当加强颈项部功能锻炼。

按:本案西医诊断为痉挛性斜颈,中医学属“痉证”范畴。此证病位在筋脉,与肝密切相关,津液不能涵木,以致肝风上逆而成痉证,而其本质在于气血不足。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补益气血,养津柔筋,平肝解痉。《素问·痿论》指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王教授基于此提出“带脉过引而发痉证”,在治疗本案时,运用津沽脏腑推拿以层按法之补中带泻法以及拨按带脉之手法来松弛“过引”带脉,缓解筋脉挛急之症;此外层按法还能作用于深部的伏冲之脉,从整体上具有通调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可使脏腑功能协调、脉道通利、气血活畅,帮助协调神经系统及肌肉韧带功能。胃经与冲脉共同维持十二经脉气血阴阳的平衡,《素问·痿论》曰:“治痿者,独取阳明……冲脉者……与阳明和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阳明虚,气血不足则经筋失养发为痿证,所以“治痿独取阳明”,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基于此王教授提出“治痉独取宗筋”,在针灸治疗时以此为治疗原则,通过泻法针刺宗筋所过之十二经合穴,起到调节宗筋,缓解肌肉韧带痉挛症状的作用;此外,此疑难之证单靠外治之法疗效有限,还需同时配合方药内治,方能显效。此证在标以风为患而致痉,实属“外风引动内风”之范畴,故方剂上药选以桂枝加葛根汤合玉真散加减,以祛风化痰,定搐止痉。另外基于辨证施治,整体调节,在整个诊疗过程中又加以止痉散以加强治疗患者颈项部痉挛之症状;配合手法治疗的同时又在后期选以逍遥散加减,以达肝脾同治,气血同调之效,以缓筋急,增强患者体内正气,促进疾病恢复。故以上内外诸法并用,疗效颇佳。

往期精彩回顾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每日学一方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qmweh.com/kfyy/10714.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