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活里,“快”字已成一种常态。
多少紧张焦虑的情绪背后,是“只争朝夕”的生存法则主导。
漫画家朱德庸说,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在跑的时代,但是我坚持用自己的步调慢慢走……
在医生眼里,“慢性子”的人更容易长寿。适当放慢生活节奏,可以减少消耗,达到保护阳气和阴精、延缓衰老的目的。
1
起床慢
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力最差。人醒后从熟睡状态转到活动状态时,如立即下床或动作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慢养建议:
醒来时先不要急于坐起,不妨赖床几分钟,让身体从睡眠到苏醒有个反应过程。
伸伸懒腰,使血液慢慢流动,靠在床头坐3~5分钟,给心脏一个适应过程。
双腿下垂,在床沿上坐一两分钟,觉得自己反应活动正常了再慢慢下床。
2
吃得慢
不少人为了防止饭菜变凉,常会大口“趁热吃”,殊不知这恰恰伤害了胃。
天气转凉,会让胃变得更加敏感。吃得太快会使肠胃负担加重,轻则引起食欲不振,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胃炎、胃痉挛等。
慢养建议:
如果刚从外面回来,不要马上吃饭,可以先喝点温水,过10~15分钟后再进餐;
每顿饭的进食时间至少在25分钟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时间,老年人建议一口饭嚼20次以上为宜。
唾液中含溶菌酶,可杀灭口腔病菌,预防感染。细细咀嚼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免疫力。
3
说话慢
平和、缓慢地说话,对老人身心健康很重要。
中老年人大部分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语速太快,易使老人情绪激动、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慢养建议:
老人应刻意试着放慢自己的语速,努力让自己处于平心静气的状态。
此时,大脑会变得安静,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都会更协调。
4
运动热身慢
运动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热身,让锻炼节奏慢下来。
如果热身不充分,很可能因为温度低,人体肌肉伸展性降低,关节变得僵硬,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情况。
另外,天冷人的血管明显收缩,即使不运动血压也比平时稍高,血管弹性也在下降,如果热身不到位,血压容易突然上升,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慢养建议:
一般情况下,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在5分钟左右,冬季应适当延长到10~15分钟,老人最好在9点以后,太阳出来、相对温度较高了再运动。
走路是中老年人最基本也是较推荐的运动。
此外,还推荐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
5
脾气上来慢
适当发泄不良情绪虽然有利健康,但“点火就着”可不是好事。
研究表明,生气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工作。
慢养建议:
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一是多晒太阳,二是加强体育锻炼,调整植物神经功能,避免出现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
秋冬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豆类、乳类、动物内脏等。
控制不良情绪,不代表要压抑愤怒,正确的化解方法很重要。在发现自己快发脾气时,赶紧换个环境或在话题上打个岔,心态慢慢就会变得平和。
本文来源:生命时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周特诊专家
北京专家预约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