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说:对症下药。但这个“症”一定要找准,医学上许多疾病表现类似,如痉挛型脑瘫与扭转痉挛在临床中易被误诊,其都表现为肌张力高,容易混淆,耽误孩子的后续治疗效果,因此,常崇旺教授为大家讲解痉挛型脑瘫与扭转痉挛有何不同?
痉挛型脑瘫是一种最常见的脑瘫类型,在所有脑瘫病例中占到约80%的高比例,一般以窒息与低体重儿易发本型,其病损部位主要在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锥体系统,其特点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肢体活动受限。
一般来说,痉挛型脑瘫患者上肢表现为肘关节屈曲内收,肘腕关节屈曲,握拳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两上肢运动笨拙、僵硬、不协调。两下肢僵直,内收呈交叉状,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扶站时。两足下垂、内翻,足尖着地,足底不能踩平,走路时呈剪刀样步态。其步幅小,用足尖行走,不能奔跑。
而扭转痉挛是一组以躯干或四肢发作性肌张力扭转性增高为表现的锥体外系疾病。这是一种常见于青少年身上的疾病,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是其典型表现,临床上表现为颈部、四肢、躯干甚至是全身的剧烈、不自主的扭转,手足的过伸或过曲,其扭转动作往往十分缓慢,间歇重复出现。
扭转痉挛患者的肌张力表现异常,主要是精神紧张引起的,在睡觉时间放松的情况之下,其形体可以表现为正常,一般身体成软态。
注意到两者的区别,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误区。对于扭转痉挛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改善大脑供血、供养来改善患者的扭转、多动、肌肉张力增高等一切现象,同时还要结合家属的配合,进行良好的康复,通过临床的指导效果是很好的。
1、直接输入:++,值班医生会尽快为您回复。
如果您看了我们的文章以及咨询过我们的医生还是有些问题和疑惑,欢迎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国内首位脑瘫医学博士,残联特聘脑瘫专家,创立脑瘫外科康复一体化全程治疗法——梯度疗法,最大程度改善脑瘫治疗效果,专攻小儿脑瘫、顽固性疼痛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擅长:脑瘫、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帕金森、癫痫的外科治疗,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李华,主任医师,教授
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曾任职于中国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完成各类颅脑高难手术余例,发表论文数十篇。现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脑瘫诊断、评估,各种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管狭窄。顽固性癫痫。鞍区肿瘤和后颅窝肿瘤等外科治疗。
刘桂萍,儿保科主任
儿科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治疗师、陕西省儿童保健学分会、陕西医学会健康教育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儿童早期综合健康发展专业委员会、西安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现任医院儿保科主任。
从事儿童临床工作近30年。曾在北医三院、北京海医院进修学习,在多家杂志上发表数拾篇文章。承担儿童心理行为治疗的科研立项1项。多次在媒体进行育儿知识的讲座。
擅长脑瘫、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营养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矮小症等疾病和疑难疾病的治疗。尤其擅长儿童心理疾病的诊治。
李转艳,康复治疗师
任职于医院儿保科,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康复治疗技术师,从事儿童保健及高危儿早期康复工作10年,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有丰富的经验,帮数千例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以及指导患儿家长正确,适合的康复方法。
擅长脑瘫患者PT/OT等训练及家庭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