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只手才能稳住这只手
医院脑二病房主任刘金五和您讲讲“不死的癌症—帕金森”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医院脑病二病房主任、主任医师刘金五做客新浪直播间,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视频精华文档在节目下方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大约是1.7%。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为散发病例,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一般的辅助检查多无异常改变。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也可以作为补充治疗。并且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虽然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也无法治愈疾病,但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这类病人常常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以及医生经验的缺乏,很容易漏诊和误诊延误了早期治疗。所以此病应由专门的神经内科医生来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用药。得了帕金森的患者不用太过担心,现在研究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基本没差异。
刘金五主任介绍,帕金森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
除了以上因素外,吸烟、咖啡因及严重的脑外伤均可影响发病。总之,帕金森病可能是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到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也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主诉,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典型的表现是“搓丸样”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患者通常表达:“我的一只手经常抖动,越是放着不动越抖得厉害,干活拿东西的时候反倒不抖了。遇到生人或激动的时候也抖得厉害,睡着了就不抖了。”
肌强直
患者通常说“我的肢体发僵发硬。”但是,在疾病的早期,有时肌强直不易察觉到,可以主动活动一侧肢体,被动活动的患侧肢体肌张力会增加。
运动迟缓
指动作变慢,运动幅度会减少,面部表情动作减少,眨眼减少,又称为面具脸。说话声音低沉、吐字不清。写字可变慢变小,又称为“小写征”。洗漱、穿衣等动作可变笨拙。行走的速度变慢,手臂摆动幅度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步距变小。还可出现流涎。夜间可出现翻身困难。早期,常常将误认为是无力,且常因一侧肢体的酸胀无力而误诊为脑血管疾病或颈椎病。因此,当缓慢出现一侧肢体的无力,且伴有肌张力的增高时应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一般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最近发现自己的右手(或左手)不得劲,不如以前利落,写字不像以前那么漂亮了,打鸡蛋的时候觉得右手不听使唤,不如另一只手灵活。走路的时候觉得右腿(或左腿)发沉,似乎有点拖拉。”
姿势步态障碍
一般在中晚期出现,会听到有患者说“我很怕自己一个人走路,别人稍一碰我或路上有个小石子都能把我绊倒,最近我摔了好几次了,以至于我现在走路很小心。”一般行走时常常会出现越走越快,不易至步,称为慌张步态。一般表现为:“我经常越走越快,止不住步。”晚期也可出现冻结现象,“起身刚要走路时常要停顿几秒才能走的起来,有时候走着走着突然就迈不开步了,尤其是在转弯或是看见前面有东西挡着路的时候。”
非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还可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疲劳感也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我感觉身体很疲乏,无力;睡眠差,经常睡不着;大便费劲,好几天一次;情绪不好,总是高兴不起来;记性差,脑子反应慢。”
刘金五主任介绍,帕金森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根据隐袭起病、逐渐进展的特点,单侧受累进而发展至对侧,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和行动迟缓,排除非典型帕金森病样症状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对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有效则更加支持诊断。常规血液检查多无异常。头CT、核磁也没有改变。不过嗅觉检查多可发现患者存在嗅觉减退。
刘金五主任指出药物治疗是西医对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改善症状,但还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病人疾病进展的速度不同。目前尚不能治愈。早期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多可很好的控制症状,至疾病中期虽然药物仍有一定的作用,但常因运动并发症的出现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疾病晚期由于对药物反应差,症状不能得到控制,患者可全身僵硬,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长期卧床,最终预后不佳。
刘金五主任介绍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因此,早期发现临床前患者,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阻止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现在,如何早期发现临床前患者已成为帕金森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建议每天喝3杯绿茶可以降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维生素E、辅酶Q10以及鱼油等可能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导读:
据临床研究,中医疗法在治疗帕金森病凸显优势,对患者的症状有确切疗效。那么,帕金森病在中医的辨证论治又是怎样的呢?
刘金五主任介绍,帕金森病在中医中又称为颤证,颤证又称为“震颤”、“颤振”或“振掉”,是因脑髓失充,筋脉失养以致肢体失控而发生的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主控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仅见头摇或手足微颤,尚能坚持工作和生活自理;重者头部震摇大动不止,甚则有痉挛扭转样动作,两手及上下肢颤动不止或兼有项强,四肢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发病较多,男多于女,多呈进行性加重。
其病因多由年老体虚;情志失节;饮食不节;劳逸失当这几点,颤证病机较复杂,一般认为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致,或风火挟痰挟瘀互阻络道而成,其病位在筋脉,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刘金五主任介绍,中医治疗本病的初期,治疗当以清热、化痰、熄风为主;病程较长,年老体弱,治疗当滋补肝肾,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由于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在本虚的基础上导致标实,因此治疗更应重视补益肝肾,治病求本。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中医培补肝肾法,疗效较好。
近年中医治疗,主要分成如下几型对症治疗:
1.风阳内动证
症见: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镇肝熄风,舒筋止颤。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熄风汤加减。前方具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作用,适用于肝阳上亢,震颤,烦躁,眩晕者;后方具有镇肝熄风,育阴潜阳,舒筋止颤作用,适用于水不涵木,阳亢化风,风阳扰动筋脉之颤证。
2.痰热风动证
主症:肢体颤振,咯吐黄稠痰或形体肥胖。
兼症: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躁扰不宁,口干口苦,或胸闷泛恶,呕吐痰涎咳喘,痰涎如缕如丝,吹拂不断。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前方祛痰行气,后方清热平肝熄风,二方合用,清热化痰,平肝熄风,适用于痰热内蕴,扰动肝风之颤证。
3.气血亏虚证
主症:头摇肢颤,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补益心脾,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虚风内动之颤证。
4.阴虚风动证
主症: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熄风。
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此方增液滋阴熄风,用于热盛耗伤阴津,或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证。
5.阳气虚衰证
主症: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本方主要补肾助阳,以温煦筋脉,用于肾阳衰微,筋脉拘挛,颤抖不止。
稿件:刘金五柳思佳
图片:网络
责编:王美淇
制作:宣传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