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性斜颈属于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疑难杂症。本病病因不明,手术的临床疗效不甚理想,国内外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充分发挥传统中医优势,从病因、病证、病机等方面对痉挛性斜颈进行辨证分析,以开窍顺筋法为主,神农扶颈汤,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法,临床收到满意疗效。
一、辨病证
认为此病隶属中医痉证、痉风、颤证、振掉范畴。
(1)痉证:颈项静止于一个位置,不发生间断抽搐或震颤。其中颈项向侧方倾斜的为斜颈型;颈项向水平方向旋转的为扭转型;向前后方倾斜的为仰抑型。
(2)痉风:颈项发作性的抽搐。
(3)颤证:颈项在一个角度上做有规律、小幅度、双向运动。
(4)振掉:颈项运动方向、幅度和力度均无规律。
二、辨病因病机
痉挛性斜颈的病机在于窍闭神妄,痰浊、湿热等病邪阻滞经络,上蒙清窍,或督脉失养、阴虚筋燥,导致神机妄动,经筋结聚无常,拘挛弛纵混乱,而发此病。
(1)痰浊内阻:素体脾虚或思虑过度,导致痰湿内蕴,升降失司,浊阻窍络,痰迷心窍,神明被扰,神机妄动而发此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2)气机内郁:五志过极,忧思气结,气机郁滞,郁而生热,热阻清窍,扰动神明,窍闭神妄,致筋脉挛急而成此病。
(3)肝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操劳过度,伤及肝肾,导致肝肾亏虚,阴虚筋燥而挛急,发为此病。《景岳全书痉证》曰:愚谓痉之为病,强直反张病也。其病在筋脉,筋脉拘急,所以反张。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
(4)督脉失摄:颈部过劳,损伤督脉,督脉为诸阳之会,入属于脑,上巅,督脉受损,统摄失司,神明扰动,神气妄乱而发本病。
三、辨筋结筋聚
结为颈项经筋凝结紧缩,具有坚硬、深牢、固定、持久的特点。聚为颈项经筋忽聚忽散,具有粗大、表露、浮浅、松软、不固定的特点。每个病人颈部的结聚有因果、对应关系,斜颈病人在发病过程中,一侧为主,另一侧为辅,结为主,聚为辅。如:旋颈,面朝向侧为结,对侧为聚;颈侧倾,倾侧为结,对侧为聚;颈前屈,颈前部为结,颈后部为聚;颈后仰,颈后部为结,颈前部为聚。
四、辨经络
颈部分布有多条经脉及其对应的经筋,与本病有密切联系的经脉有少阳经、阳明经、太阳经、督脉、阳跷脉和阳维脉。临证时,应依据病变不同部位、颈筋结聚的位置,辨证选取不同经脉的经穴或经筋针刺。
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走复方木尼孜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