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元博士精读汉方诊疗三十年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小建中汤

17.遗留在腹中的止血钳

二十七岁妇人,一九五〇年一月二十七日初诊。

患者于一九四七年八月剖宫产得一子,孩子健康。但后来患者总觉得身体不适。就这样直到一九四九年六月的某一天,突然诉说右下腹疼痛,大夫往诊,诊为阑尾炎,但因症状较轻没有必要手术。

可是,疼痛一直不见好转,看过二三名医生,其中某个医生诊为慢性腹膜炎。身体渐渐消瘦,走路时,身体必须向前弯腰才能行走。时有恶寒,不发热。因为精神差,进行胸部X光检查,被指出双肺结核。因此安静休息,但是直到现在仍有腹痛。

初诊时症状如下:

患者消瘦,面色土黄,无光泽,脉沉涩,特别是右脉明显。无恶寒发热,无舌苔,无口渴。食欲一般,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次数略多,月经规律。轻微肩凝,左右腹直肌痉挛。从右下腹到脐下压痛,腹部硬如板状。结合胸片检查诊为肺结核,自然就考虑到腹膜炎。

但是总觉得不是一种明了的诊断。驱虫剂已服用数次,不认为是蛔虫所致。若必须得到明确诊断的话,只有腹平片检查和再次开腹手术。

但是不管到底是什么病,根据汉方医学的诊断,都可以给予小建中汤治疗。从腹证和脉证考虑,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处方可用。不管能否治愈,先试试看。

这样决定之后,投予小建中汤十日量。把药服完后,患者由母亲陪同来院,诉腹痛十成好了五六成。恢复了精神,面色转现出生机。再给予十日量药物治疗。

这次服完药后,感觉右侧大腿根部有些痛,但腹痛消失。腹诊时,腹直肌紧张缓解,全腹有了弹性,营养状态也渐渐好转。又给予了十日量药,此后患者未再来诊。

数月后的一天,患者的母亲带另一初诊患者来院。听她讲,服药后疼痛消失,很有精神,很高兴。可是不久痔疮疼痛,去看外科医生。

诊疗时,发现金属性的物件卡在肛门处,稍微切开肛门,取出了发黑生锈的剪刀样东西。自从取出这件东西之后,患者完全恢复了健康。

我想,那不是剪刀,应该是剖宫产手术时使用的止血钳遗留在腹中了,因为小建中汤缓解了腹直肌的紧张,所以止血钳掉了出来。

服用小建中汤止痛很有意思,即使这样,钳子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下降至肛门的呢,还是不可思议。如果事先用X光确认一下钳子的位置就好了。

这种病,即《伤寒论》云“为医所病”(《伤寒论?辨脉法》第二十四条——译者注)之类。

18.肠套叠术后引起的肠扭转

我在《东洋医学》杂志上报告了剖宫产术后二年持续腹痛的病例。

该患者用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渐渐消瘦,以至呈骨瘦如柴状态。用小建中汤治疗后,腹痛逐渐减轻,一个月后已生红锈的止血钳子从肛门取出,长年的痛苦一朝治愈,这把钳子是剖宫产时遗漏在腹中的,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下面报告的病例,是该患者介绍来就诊的。

患者为三岁八个月的男孩,一岁二个月时因肠套叠行开腹术。这次从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腹痛,伴有呕吐,医师诊为周期性呕吐症。

可是,每天腹痛轻重强弱不同,呈持续性。腹痛剧烈时,伴有呕吐,有时达十几次。有时数日只进流食,有时还有腹泻,但没有便秘。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患者渐渐衰弱。所以,医院就诊时,医生建议再次剖腹探查。

患儿消瘦,面色不佳,非常神经质。腹诊时,总的来说饱满,但是腹胀满的部位不定,上下左右移动。任何部位既无压痛,也无特别的抵抗感。

透过腹壁可以看到肠的蠕动不安,不时可听到肠鸣音。食欲尚可,因担心腹痛,只吃粥、豆腐、菠菜等易消化食物。无舌苔、脉沉小。

以上症状考虑是肠管狭窄通过障碍引起的。

因此,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肠管部有狭窄,其原因是什么。若是恶性肿瘤引起的,应当尽量早期手术,不能单纯依靠汉方。可是该患儿的情况,大概可以考虑为开腹手术后粘连引起的狭窄。

那么,用中药治疗粘连引起的狭窄,好转的程度及可能性有多大呢?

根据我自身的经验,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和正常人一样可以活动的病例,确实不少。但是也有服药途中,转为手术的病例,也有患者长期忍受痛苦,尽管我做了不懈努力,但最后还是死亡的病例。

所以该患者的情况,也只有先用药观察,根据结果再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

到目前为止,有这些症状的患者常用真武汤、旋复花代赭石汤、大建中汤、理中汤、小建中汤等治疗,但是该患儿用什么方剂治疗好呢?

根据《伤寒论》,该患儿的症状应属于太阴病。

《伤寒论》云:“太阴病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又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另外,根据《金匮要略》的分类,这类患者的症状属于寒证。

云:“病人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

又云:“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又云:“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又云:“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从以上诸条论述而认识到,该患者腹中有寒,必须使用温药温之。

首先考虑使用的是大建中汤。从腹痛、肠蠕动失调、呕吐症状考虑的话,也符合大建中汤证。

可是,到目前为止,我曾对肠管狭窄引起的蠕动失调使用大建中汤是无效的。像该患儿的腹部膨满应该使用含有芍药的处方,但大建中汤中含有蜀椒,没有芍药。

与之相反,小建中汤中含有大量的芍药。

我在《汉方》杂志上报告过关于小建中汤的腹证,明确指出小建中汤证一般认为是腹直肌痉挛,但又不一定限于此,也有腹部软弱无力,肠蠕动失调者。也就是说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是腹证上非常相似时使用的方剂。

所以我首先采用小建中汤治疗。

决定用小建中汤治疗时,有如下问题:

该患者使用桂枝加芍药汤是否也可以?桂枝加芍药汤和小建中汤的不同之处是胶饴的有无。所以和桂枝加芍药汤证相似,患者进一步衰弱且急迫症状较重者,使用小建中汤为好。还有桂枝加芍药证多呈现浮脉,而该患者脉沉。

从这一点上看,我认为小建中汤为好。

但是,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伤寒论》中有“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一条,这里的建中汤指的是小建中汤,所以从字面上解释,有恶心的患者不能使用小建中汤,而该患者有呕吐,所以不能用小建中汤。

可是以我一己之见,这一条文不是《伤寒论》的原文,而是后人追加的。如果按照此条文的说法,因为小建中汤甘甜,有恶心的患者不能用的话,《伤寒论》岂不成了不足为凭的一本书了。

“随证而治”是《伤寒论》的方针,只由甘甜这一项就决定了禁忌证,不是违背了《伤寒论》本意了吗。在《千金要方》中对呕吐不止者,也使用像甘草汤这样的甘甜之物。若不使用甘甜之剂便不能止的呕吐证也存在。所以我决定给这名患儿用小建中汤治疗。

小建中汤似乎非常对证,腹痛逐日减轻,二个月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体重增加,恢复了健康的精神状态,肠蠕动失调也看不见了。

因病情缓解,服药也就常常中断,有一天突然打电话说昨天吃得过多,从傍晚开始呕吐,整个晚上不断呕吐。我担心是否发生了肠套叠,根据电话的回答,确认腹不痛,不断地想喝水,喝的水全部吐出,尿量少。所以考虑多半为水逆证,没有诊察,予五苓散治疗。

用后立刻奏效,一付药后呕吐止。其后转用小建中汤治疗,持续了一个月左右。最近完全恢复了健康,但是饮食过度时,时有腹痛。就这样是治愈了吗,还会恶化吗。暂且观察。

因为患者是小儿,所以小建中汤的每日用量为:

桂枝1.5甘草1.0大枣1.5芍药2.0生姜1.0胶饴2茶匙

就这样,患儿从四月份开始上幼儿园,服药时有怠慢。

十月下旬所在幼儿园去郊游。患儿也高兴地参加了。但是,不知是因为加餐过度,还是汽车摇晃的原因,到了晚上,又开始腹痛。

虽说这次比平常腹胀满较轻,但是连服药也吐。半夜到就近的诊所诊察,诊断也不明确,就到了第二天早上。这天仍然腹痛、呕吐不止。又过了一整天,到了第三天,别的医师建议开腹探查,进行了手术。

手术持续二个小时,术后诊断是两年前手术时的肠吻合处发生肠扭转,其中部分已经坏死。由于手术错过了时机,患儿于第二天走完了短短的一生。

就像开始时记述的那样,该患儿时时有肠管狭窄样症状发作,是因为某些原因致使肠扭转的部分加重所致,服用小建中汤可以使其得到一时的缓解。但是这个发生扭转的吻合部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矫正。

我想这种情况不对应于汉方医学原则考虑的“证”,所以未能完全彻底地治愈,是不是这样呢。如果合于“证”的话,即使是医师术中遗忘在腹中的止血钳也可以移动到肛门处。

在这个病例中,对于该患者给予小建中汤治疗,是否正确呢,是有必要进行反思的。从现代医学的知识来看,手术吻合处肠管的扭转用内服药物是不能治愈的。所以该患者是否应该更早地进行手术治疗呢。

如果在小建中汤治疗使症状得到缓解时进行开腹手术,调整肠扭转部分,是否可以避免这样不幸的结果呢。是否因为小建中汤治疗后身体轻快而削弱了做手术的决心了呢。

平静地、用公正的态度考虑的话,该患儿的疾病好像不是汉方医学治疗的适应证。该病例让我看到了汉方医学治疗的局限性。

19.腹股沟疝(肠疝)

患儿为一岁六个月的男孩,面色苍白,眉间能透过皮肤看到青色细血管,呈虚弱体质。其母亲说,患儿左侧腹股沟疝气,因年幼尚不能手术,待长大些后手术治疗,但还是想看汉方医有无办法。

我投予小建中汤治疗,服用十天,肠未再脱出。为防再发,继续服药二个月。

治疗疝气时,不仅是小建中汤,宜用桂枝加芍药汤的场合也有。但对于乳幼儿,还是选用小建中汤的时候多。

该患儿现在已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

20.患口吃的少年

患者为八岁的男孩,口吃,由母亲带来看病。削瘦而面色苍白,呈很重的类似神经质的表情。其母亲说患儿挑食厉害,很为难。虽然还只是个孩子,可是从颈项到背部都很紧张强硬,腹诊时触及腹直肌也呈紧张状态。大便一天一次,小便无异常。

从颈项到背部的紧张状态,看上去像葛根汤证,但我考虑该患者为虚证,不宜用含麻黄的方剂攻之,也从腹直肌痉挛这一点考虑,投予了小建中汤。

服药三十三天前后,面色转有血色,看上去有胖起来的倾向。并且项背、腹部的肌肉紧张得以舒缓,口吃也减轻了。因为口吃也是一种急迫症状,所以推断是小建中汤起效了。

21.小建中汤备忘录

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增加芍药的用量,再加胶饴而成。胶饴是将米蒸熟,加入麦芽后糖化而制成的。

建中者,古人指建立中焦之意,这里的中焦是指消化机能而言。

小建中汤类似于桂枝汤和桂枝加芍药汤,了解这类方剂的用法,有助于其临床应用。但小建中汤还有自身的证。

小建中汤对于体质弱的人,特别是小儿多用。但平素体健之人,如果不断勉强劳作而疲惫之时,可以显现出小建中汤证。所以,并不能单以削瘦、面色不好等外观来确定小建中汤证。

在小建中汤证,有时可见到腹直肌像两条棒一样绷突于脐两侧。也可见到像大建中汤证,全腹部软弱无力,透过腹壁可观察到腹部的蠕动运动。

幼儿患感冒、麻疹、肺炎等疾病时,有时突然诉腹痛,治疗上是使用小建中汤好,还是小柴胡汤好,往往难以确定。这个时候首先用小建中汤为好。

结核性腹膜炎的轻症,如果没有腹水,多为小建中汤证。如果有便秘时,小建中汤可助通便。

虚弱儿童经常衄血者,可视为小建中汤证。曾用小建中汤止住紫癜病的衄血。

对于肢冷证出现尿频、尿量多、易疲劳等症状者,也宜选用。

小建中汤证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有很相似之处,两者均可用于时时出现或遗精、或手足倦怠、或口干燥等场合。(待续)

《汉方诊疗三十年》大塚敬节著王宁元译进学习群加小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mweh.com/jtzz/11338.html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