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拿下内科主治考试重难点发热

年主治医师考试在即~

想要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抽出时间复习并非易事。

幸好,还有丁香公开课陪着你。

快上车,跟随丁香公开课一起系统掌握知识点吧~

今天我们来复习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之一:发热。

01

发热的概述

发热是指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口测法:36.3~37.2℃

肛测法:36.5~37.7℃

腋测法:36~37℃

F老师指出,不同测量的方法都有不一样的正常体温范围,其中腋测法温度最低,肛测法温度最高,你记住了吗?

02

发热的常见病因

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真菌等

非感染性发热: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风湿热等。

  2.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

  3.无菌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等。

  6.物理因素如中暑等。

  7.其他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

F老师指出,引起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除此之外,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无菌性组织坏死、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物理因素等都可能引起机体的非感染性发热哦!

03

发热的发病机制

一、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

  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   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等

(2)内源性致热源

  ①白介素-1(IL-1)   ②肿瘤坏死因子(TNF)   ③干扰素等

  一方面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二、非致热源性发热常见于:

  (1)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   (2)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   (3)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

F老师指出,区分外源性致热源和内源性致热源只要看致热源是大分子还是小分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大分子就是外源性致热源,而可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小分子就是内源性致热源。

04

发热的分度和热型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1)稽留热: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无热期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等。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见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

(6)不规则热:发热无明显规律。见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等。

以上关于发热的知识点大家都记住了吗?

这些全部都是根据F老师,

丁香公开课年内科主治医师精讲班内容整理。

双十一期间还可叠加使用50元优惠券

Step.1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mweh.com/jtzz/10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