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脑性瘫痪小儿的抱法

正常的婴儿当母亲要抱他时,他会高兴地抬头、张开双手期待着被抱,将他抱入怀中时他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双手臂环绕住母亲的颈部,同时会分开自己的双腿。母亲抱自己的小孩没有任何阻碍,双方都会随意地调节自己的姿势,没有任何不舒适的感觉。

脑性瘫痪患儿受异常运动与异常姿势支配,在被他人抱时不能像正常小儿那样无意识地伸出双手。另外,由于被母亲抱时会表现出兴奋,或因姿势的不适而努力地活动身体,结果导致身体变硬,或者头与肩背推向前方或拉向后方,进而上肢屈曲、手握拳。于是使患儿及抱者感到抱扶的困难和不舒适。

此外,不能独坐、站、走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母亲常将其抱在怀里。如果抱的姿势不正确,异常姿势得以强化,阻碍了正确姿势的形成,会影响患儿康复效果。

正确地抱脑瘫/运动发育迟缓的小儿,不仅家长省力,同时也刺激患儿对头部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纠正患儿一些不正常的姿势或体位。

抱脑瘫患儿的基本原则是,矫正异常姿势以及给予稳定性,同样注意不要剥夺患儿自身调节姿势及活动的机会。另外,抱时要便于患儿与他人的交流及观察周围,绝不可顺应患儿的姿势,进行以双方舒适为前提的随意地抱扶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脑性瘫痪及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正确抱法和注意事项,家长每次抱患儿的时间不宜过长,以便使患儿有更多时间进行运动康复等训练。抱患儿时要抑制其异常姿势,使患儿头、躯干尽量处于或接近正常的位置,双侧手臂不受压。

一、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抱法

(一)易出现角弓反张的痉挛型患儿的抱法

准备姿势:使患儿的髋关节充分屈曲、头与肩呈前屈姿势,另外要使身体左、右对称。

1、幼小患儿的抱法

首先用双手扶持患儿的胸壁两侧,使患儿呈头部前屈的姿势,双上肢向前方伸出后从仰卧位上抬起身体。这种姿势非常有利于患儿髋、膝关节的屈曲,在患儿的坐位上用双前臂分开患儿的两腿膝部。然后在这种坐位姿势上将患儿抱起。这时首先使患儿的两上肢放在抱者的双肩上,尽可能地环绕其颈部,然后将患儿两下肢分开置于抱者腰部。扶持患儿身体的部位主要是腰、背部,要随着患儿自行调节身体平衡的能力的增强而逐渐减少对其的支持。

对此类患儿也可采取简易的抱法,从患儿的背面抱他,将两臂插入患儿的两腋下,两手分别托住患儿的两侧臀部,同样要使患儿的两下肢分开及髋关节充分屈曲。同时用上臂推住患儿两上肢,防止肩与上肢的后方用力,用胸部抵住头部防止头颈后仰。

2、年长患儿的抱法

对年长的、重度角弓反张的患儿,不能扶持其两侧胸壁直接从仰卧位抱起,这种抱法会增强角弓反张。这样的抱法患儿仍然呈现髋、膝关节伸展及双下肢内收、内旋甚至交叉的异常姿势,加之被抱时的紧张、兴奋,更会加重这种强直性伸展模式。

正确抱法:首先使患儿呈侧卧位,这体位头与肩易于屈曲。抱的时候抱者以一侧上肢环绕于患儿头颈后并托起,并使同侧手握住患儿一侧肩与上臂向前方用力,使头、肩前屈,前臂托住患儿一侧骨盆,使双髋关节屈曲后抱起。

如果欲竖直抱起患儿,应首先将患儿双上肢放于自己的一侧肩上,使他的头、颈前屈,然后将其下肢分开,骨盆及腹部放于自己的骨盆之上。

(二)呈屈曲模式的痉挛型患儿的抱法

1、幼小患儿的抱法

这类患儿呈现全身屈曲的模式,随着屈曲模式的持续存在,髋关节逐渐地难以伸展。

抱法之一:患儿背向抱者,使其四肢呈伸展状态,脊柱也同样完全伸展,抱者一侧上肢从患儿下侧的腋下伸出,在对角线方向握住患儿上侧上肢的上臂,另一手从患儿两腿间伸向前方,扶持其骨盆部位,可防止双下肢交叉。

也可将患儿的骨盆部位向下方扭转,增加其体轴的回旋。

抱法之二:是一种使患儿活动的姿势,使患儿空间俯卧位,抱者一侧手握住患儿外侧上臂,并以手臂托住患儿的肩及另一侧上肢。另一只手臂托住患儿伸展的双大腿部。这种姿势使患儿容易抬头及伸展四肢、脊柱,并可同时应用双手。

2、年长患儿的抱法

由于体重较大,可采用两个人同抱法,将患儿的双上肢放于前面一个人的双肩上,后面的人将患儿的两下肢分开,用前臂托住他的骨盆两侧,使患儿的双脚放在他的侧胸壁处用两上臂夹住。这时要使患儿髋关节充分伸展,可用双拇指向下推压患儿的骨盆部,可以促通头部及脊柱的自动伸展。

若只有一个人抱时,可采用下图方式,基本抱扶原则。

二、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抱法

此类型具有不随意运动,所以难以随意控制自己的主动运动。仰卧位时头与肩部推向床面。对此类患儿抱扶的原则是抑制异常姿势,同时设法给予患儿以稳定性,另外,此类型患儿多为伸展模式,抱时也要抑制之。

1、幼小患儿的抱法

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给患儿以稳定性,然后使患儿头、肩前屈,抱者的一手臂托住患儿头、肩,并握住患儿外侧的手,使上肢向前方伸出,另一只手握住患儿内侧的大腿部,这种抱法是在髋关节屈曲的状态下促通头与脊柱的伸展。

2、年长患儿的抱法

出发姿势:首先从其后背将两下肢从患儿两腋下伸向前方,两手放于患儿的胸腹部,用两手压迫患儿的胸腹部的同时,使患儿坐起,这样的压迫可促通患儿头颈前屈和两上肢向前方伸出。

若此姿势上患儿表现髋关节和下肢硬性伸展,要在抱起之前进行扭转患儿身体的动作,可诱发髋关节的屈曲和下肢分开的动作,然后将患儿臀部抵于自己的骨盆之上,做为一固定的支点,要使患儿两腿分开跨于抱者身体侧方,呈上半身前屈姿势(如下图)。

简易抱法:使其髋、膝关节屈曲,两手前伸抱住自己的双膝,头前屈,背部依在抱者胸前。抱者两手抓住患儿的双手并抱紧患儿双膝。此法也适用于肌张力低下型。

三、共济失调型

由于这类患儿在临床上对合并有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症状,故针对患儿临床表现症状选择相应的抱法。

四、肌张力低下患儿的抱法

见于肌张力低下型患儿,有时也见于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婴儿期。抱法:使患儿两下肢屈曲,并拢,抱者用一手臂托住其臀部,使患儿的头与躯干得以伸展,双上肢伸展垂向前下方。使患儿面部朝向外侧,增加患儿活动空间。以达到诱导患儿双手主动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躯干的控制能力。

另外,也可采取仅头和躯干的侧面得到依靠的抱姿,由于患儿身体获得的支持面积小,有助于患儿学会维持躯干平衡的能力。

五、发育迟缓的患儿抱法

怀抱患儿时,应避免其面部靠近家长胸前,防止患儿丧失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头控差而双手能抓握的患儿,可令他用手抓住家长的衣服,搭在家长的肩、颈部。

参考书籍:

1、刘振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谱》

2、吴葵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脑瘫家庭康复教室训练方法与步骤指导》。









































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mweh.com/yssh/14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123号 联系电话:15897845612
    当前时间: